夏季蚊虫常出没,全身瘙痒红包,警惕丘疹性荨麻疹!
夏季来临,不少人发现四肢、腰腹等部位频繁出现红色疙瘩,像蚊子块一样,瘙痒剧烈,而且不断会有新的疙瘩出现,尤其是孩子。
这类看似普通的“虫咬包”,实则可能是夏季高发的丘疹性荨麻疹,又称虫咬皮炎。当蚊子、蜱虫、跳蚤、蠓、螨虫这类昆虫叮咬人体后,皮肤的免疫屏障会自动触发警报器,引发红、肿、水疱等过敏反应。
丘疹性荨麻疹和普通蚊子包有 3 个明显区别:
① 红包更大更红,中间有小水疱
普通蚊子包一般是小硬块,直径不超过1厘米;但丘疹性荨麻疹的 “红包” 更大,有的能到2-3厘米,中间还可能鼓出水疱,看着像红疙瘩顶了个小水珠。
② 越挠越肿,还会 “传染” 到全身
蚊子包挠几下就消了,但这个 “红包” 越挠越痒,甚至顺着抓痕长出新的疹子,从腿上蔓延到胳膊、腰腹,严重的全身都是。
③ 痒超过 3 天不愈,还伴轻微灼痛感
普通蚊虫叮咬 1-2 天就不痒了,可丘疹性荨麻疹能痒一周以上,尤其是晚上睡觉前,痒得像有小虫子在爬,抓狠了还会有点疼。
❌ 用风油精、花露水止痒
花露水和风油精中含有的乙醇、薄荷醇、冰片、樟脑等成分会让皮肤有清凉的感觉,短时间内可以稍微缓解瘙痒,但属于治标不治本,炎症和过敏反应还在,该痒的还是痒。还会刺激破损的皮肤,加重瘙痒和红肿,尤其是有小水疱的地方,可能引发感染。而且这些强刺激成分在医学研究上是公认的“儿童危险成分”。
❌ 用热水烫洗
有人觉得烫一下就没那么痒了,而且觉得热水可以让蚊子唾液蛋白变形。但其实变性后的蚊子唾液蛋白对人体来说还是外部抗原,依然会致敏。相反,因为冷敷可以收缩局部毛细血管,减轻血管渗出导致的水肿,还可以缓解瘙痒。
❌ 使劲抓挠、掐“十字”
用手挠会给局部皮肤施加机械压力,同时也会让血流速度加快、皮肤里的蚊子“唾液”扩散,这些都会加重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,让蚊子包变得更大。如果一不小心挠破了,还会导致继发感染,甚至留下持久的色素沉淀。
避开蚊虫出没区
傍晚和清晨少去草丛、树荫下,去公园散步最好穿浅色长袖长裤,别穿凉鞋、拖鞋,避免脚踝、脚背被叮咬。
宠物定期驱虫
有宠物的家庭应注意定期给宠物驱虫预防,如发现有寄生虫应及时处理,对于健康状况不明的动物不要随意亲近。
规范治疗
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关键是减轻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,常用药物如下:
局部止痒及对症处理: 可使用克罗米通乳膏、炉甘石洗剂等外用药物止痒。
抗过敏治疗: 对于瘙痒严重者,可使用抗组胺药物,外用如赛庚啶乳膏,口服如西替利嗪、氯雷他定等。
严重的情况下:例如水疱多、肿胀的话,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外用糖皮质激素,配合抗组胺药物。
【声明】文章内容不作为临床诊疗依据,仅供交流、学习。